400-801-3360
一、缘起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诗与歌一直密不可分。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在当时都是可以和乐歌唱或者吟诵的。遗憾的是,它们的曲谱没有被记录、保存下来。于是,弥补这份遗憾就成为龚琳娜在“我的声音行动”里的一项重要内容:激活古典诗词的音乐基因,让乐音与心音共鸣。
春日赏花,夏夜听雨,秋分赏月,立冬观雪。四时韵致,古人比我们有着更细腻和敏感的体察,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精华,串起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时间脉络。2017年秋,《龚琳娜唱24节气歌》开始创作,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精选了24首古诗词,由老锣作曲,龚琳娜演唱,这24首古诗词,在内容上与节气相契合,也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篇佳作;在歌曲旋律上,风格丰富多变,每一首都自成一格,彼此之间又相互衬托。希望从此以后的每一个节气,你我都能用音符诠释古老的诗篇,记录时光的流逝。
二、哲思
此次音乐会,龚琳娜和龚锣新艺术乐团将在舞台上呈现13首节气诗词音乐作品,以春、夏、秋、冬作为四个音乐篇章。古诗词音乐在舞台上的呈现将极 具人文特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音乐的艺术形式,巧妙的与舞台美术结合表现,将会另现场观众耳目一新。
作为几千年来指导中国人生活作息的传统节令,24节气凝结着古老的文明与智慧。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样的自然节奏中经历着寒来暑往、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生生不息,这将是此次音乐会呈现的主题哲思。这其中的“变”令我们心生伤感,因为面对时光的流逝,每一个人都无能为力;而其中的“不变”又令我们感到振奋,因为花谢了还会再开,雨来了终究会停,叶落了来年会发出新芽,严冬再凛冽,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三、初心
古往今来,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节气的变化带给人们的感受始终是相通的。节气告诉我们自然循环的道理,告诉我们安分随时,也告诉我们放弃什么、珍惜什么、坚守什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都不能丢弃的气节和气度。相信在这个主题之下,每一首经典诗词的能量可以凝聚在一起,非常有规律地伴随大家的生活,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里来一份安稳,在你不能去到远方、只能将梦想托付于诗词的时候,不必冥思苦想,只需要哼唱几句,就可以在诗意中驻足。
四、主创介绍
老锣 制作人/作曲家
1966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是中国新艺术音乐的作曲家、创立者。1993年,获得德国国家奖学金,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中国音乐。二十多年来,他把中国和欧洲两种文化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融入到自身的音乐创作中,成就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他的作品,破除既有音乐风格的界限,基于中国文化精髓之根,立于中国艺术音乐创新之上。2014年,为香港中乐团和湖北编钟乐团创作作品《钟乐和鸣》;2015年,为屈原的楚辞《九歌》创作了大型清唱剧《中华安魂曲》,并为笛子、唢呐、琵琶等创作协奏曲、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中国新艺术歌曲、古诗词歌曲近百余首。2016年担任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开幕式艺术总监。2017年开始创作《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2018年7月上海民族乐团成功演出老锣作品音乐会。
龚琳娜 歌唱家
中国新艺术音乐歌唱家、创立者。她是一位具有独到艺术思想与创新精神的歌唱家,不断创新发展中国歌曲的演唱是其艺术理想并活跃在当代世界音乐舞台。她将各种中国传统歌唱技巧融会贯通,从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具有中国当代精神以及世界性的声音。这种声音源于中国文化的精髓,但又是超越传统的独树一帜。龚琳娜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在中国音乐的唱法上创新突破。她的唱法,既非民族,亦非流行,更非美声,而是在用心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中国各种戏曲不同行当的唱腔与各地民歌丰富多彩的唱法,代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新声音。2009年,龚琳娜荣获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2010年2月,在北京新春音乐会上,龚琳娜与其乐队演唱《忐忑》,风靡大陆、港澳台,网络点击量高达两千万次。龚琳娜成为街知巷闻的明星艺术家,迅速被中国大众所熟知。2013年,龚琳娜荣获新周刊2013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艺人奖。
从2002年开始,龚琳娜与德国籍作曲家老锣结识并开始合作,加入五行乐队,共同探索中国新艺术音乐,并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中国新艺术音乐。并于2003年与老锣录制、发行专辑《五行乐队之琉璃光》。2005年,龚琳娜移居德国,并受德国“TFF RUDOLSTADT”音乐节、芬兰民族音乐节、法国世界音乐节、比利时欧罗巴艺术节等国际音乐节邀请,举办过数场独唱音乐会。同年,她发行了第二张个人专辑《走生命的路》。2006年3月,《走生命的路》在欧洲世界音乐排行榜位居第六名;同年12月,龚琳娜在荷兰现代音乐厅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2007年,发行了第三张个人专辑《静夜思》,并在德国、奥地利举办了多场独唱音乐会。2008年,龚琳娜首次与弦乐四重奏合作录制个人第四张唱片,《走西口—中国民歌》。同年,在法国、德国、西班牙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巡演。2009年,龚琳娜与瑞士弦乐四重奏合作,在荷兰皇 家音乐厅举行了“龚琳娜——中国新艺术歌曲”音乐会世界首演。同年,发行第五张个人专辑《弦歌清韵》;并荣获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并在德国、法国、芬兰、比利时、瑞士、荷兰举办个人演唱会。2010年,发行了与德国弦乐四重奏合作录制的第六张个人专辑专辑《夜雪》。
作为中国新音乐的代表艺术家,龚琳娜与数位世界知名音乐大师有过多次合作。2010年葡萄牙政府邀请龚琳与葡萄牙国宝级吉他演奏家安东尼奥筛诺(Antonio Chainho)和发朵女歌手依莎贝尔(Isabel Noronha)共同合作,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作品《相思染》。同年6月,“相思染”音乐会在上海世博会、北京中山音乐堂、武汉琴台音乐厅、澳门大学、深圳保利剧院巡回演出。9月,在葡萄牙剧院、里斯本市中心广场演出。2011年,龚琳娜受邀参加“上海世界音乐周”她与国际知名琵琶演奏家吴蛮、口弦演奏家王利分别展现中国民乐与西方音乐融合后的世界音乐潮流。2012年受伦敦奥运组委会之邀在“亚洲舞台”举办专场音乐会,成为此次文化节上唯一一位举办专场音乐会的中国歌手。2015年2月,龚琳娜受邀参加2015年北京卫视环球春晚。2015年6月,龚琳娜与世界知名新音乐组合Bang On a Can合作,并前往纽约受邀参加Bang on a Can马拉松音乐会,演出老锣和知名美国作曲家Michael Gordon, David Lang和Julia Wolfe分别创作的屈原作品曲目,演出受到《纽约时报》的关注和高度赞扬。同年7月,龚琳娜为米兰世博会南京周的云锦大秀献唱开场歌曲。2016年2月龚琳娜在新加坡第14届华艺节上,为自由与幸福而歌的“桃源行”龚琳娜新艺术作品音乐会专场演出大获成功。中国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让二者碰撞出时代的精神、激情与力量。同年11月龚琳娜受中国广播艺术团邀请,参加在温哥华Queen Elizabeth Theatre和多伦多 Sony Center举办的《魅力中国——中国音乐的杰作》加拿大巡演。2017年1月受北京市文化局邀请,老锣担任总策划以及作曲、制作,龚琳娜演唱的体现生肖鸡年特色和中美友谊的“神曲”MV在北京和纽约联合拍摄。在“North American University Gala”,龚琳娜再度与美国Bang On A Can跨界乐团合作《忐忑》和《Girl With Mountain》,融合了中西演绎风格的经典旋律获得满堂喝彩。
龚琳娜还致力古代诗词的演唱,以及传统声乐的挖掘和教育。2010年8月,龚琳娜发起“声音行动”音乐项目,用她独特的训练方法,试图打破中国民族声乐“千人一声”的局面。
聂云雷 龚锣乐队队长
青年笙演奏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乐队队长、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客座副教授。第21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作品《霸王别姬》音乐总监。他从小学习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热衷于民族室内乐的演奏,能够将戏曲的演奏方法自如的运用到乐队的合作当中,在演奏方面以“灵活”著称。2005年于中国戏曲学院戏剧场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与龚琳娜、老锣合作十年来,演绎了《忐忑》、《金箍棒》、《静夜思》、《将进酒》、《山中问答》等经典作品。2018年带领乐队参加了广东卫视器乐真人秀节目《国乐大典》,并获得业内及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同年龚锣乐队获得“音乐先锋榜”国乐创新大奖!
龚锣新艺术乐团
这是当今最 具活力,同时具有一流艺术素养和高超演奏技术的室内乐乐队。乐队的编制也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国际化风格,不仅有笙、筝、阮、笛箫、扬琴、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还有手风琴、大提琴等西方乐器。乐队以演奏、传播新艺术音乐风格的中国民族音乐为宗旨,力图通过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来传播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神韵。他们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各大音乐节的演出。2014年4月,在中山音乐堂成功举办“龚锣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的节目录制老锣作品专场。2018年,“龚锣新艺术乐团”参加了广东卫视大型原创国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并获得业内人士及广大电视观众的高度评价与喜爱,同年龚锣乐队获得“音乐先锋榜”国乐创新大奖!
乐队成员:
笙----聂云雷
笛子----王华
贺礼----扬琴
葛思静----古筝
大提琴----张乃文
手风琴----韩译锐
打击乐----李尚
曲目:
1. 立春▪立春偶成
2. 春分▪春晓
3. 清明▪为伊消得人憔悴
4. 谷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5.小河淌水
6.火浴
7. 小满▪乡村四月
8. 芒种▪山亭夏日
9. 夏至▪稻花香里说丰年